重点聚焦!《新名字的故事》读后感1600字 红楼梦读后感1600字
命运与友谊-《新名字的故事》读后感1600字
尊敬的各位老师,亲爱的同学们:
大家好!今天我推荐分享的一本书是:《新名字的故事》
近来有空,朋友推荐读一本叫做《新名字的故事》的书,她说这个故事的主角和我一样,自卑而敏感。
【资料图】
我待读的书单已经很长,也经常有几个书友会跟我说:一定要去读读几本有内涵、有文学价值的好书。可是在读完上一本书之后,我直接让《新名字的故事》插队了,因为我很好奇“和我很像”的故事主角是怎样的,我也很想以旁观者的身份去看看那些自卑且敏感的人的故事。
这是一本描写在意大利那不勒斯的两个女性的命运与友谊的故事…戏剧性的命运安排,自负与自卑的内心活动,狗血的男女情节,斗争、粗暴、不堪、改变、全新…莉娜像是一匹桀骜不驯的马,只愿被她赏识的人驯服,但更多的是追求自我的体现。像烟火,耀眼但不易拥有…莱农像是一只猎犬,内心的躁动与极强的表现欲,只为获得那一丝认可与称赞,殊不知自己其实是有烈性的,但她终究不会忘记回家的路…
两个主人公都想逃离压抑,破落,混乱的那不勒斯,但是莱埃娜可以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,莉拉不行。
莉拉是那么的有个性,轻易地她就俘获了那不勒斯次有钱的公子哥的心,成为了卡拉奇太太。她那么早嫁人,并不是她自己想要那样,是被环境推到那个地步的。切尔奇洛追求她,她拒绝了,被她的家人逼迫。斯特凡诺追求她,她答应了。因为她觉得斯特凡诺不像切尔奇诺那样黑帮,而且可以和切尔奇诺抗衡。但是,她想错了。他们仍旧要受切尔奇诺家的压迫。她通过这段婚姻,可以轻易地过上她和莱埃娜小时候梦想中的有钱人的生活,可以穿着最时髦的服饰,住着最好的房子,她可以轻而易举地学会打称,学会找货收钱,学会做小动作缺斤少两,她可以把收钱的抽屉里面的钱拿去想帮谁就帮谁,但是,她还是觉得痛苦。只是因为,她以为嫁给了爱情,而新婚当天她就发现不是!
有意思的是,莱埃娜和莉拉在这一部中都爱上了尼诺·萨拉托雷。毫无疑问他吸引他们俩的是他的才气。我觉得就是在他们那天南海北的讨论中,莉拉爱上他的。莱埃娜则是从小时候尼诺向她表白那次就爱了。但是从始至终,我觉得尼诺都不爱莱埃娜,尼诺小时候向莱埃娜的表白,只是因为羡慕莱埃娜一直在莉拉身边,他以为表白了莱埃娜,他们三个人就可以一直在一起了,小时候并不懂爱。长大后,尼诺对莱埃娜的若即若离,其实也是这个原因——他不爱莱埃娜,但是他觉得可以靠莱埃娜接近莉拉。
莉拉的个性是非常有破坏性非常有攻击性的,莱埃娜是内敛的。莱埃娜从来不表露自己的情感,即使是她狂烈地爱着尼诺时,她口头对莉拉也是不承认的。莉拉在做困兽斗,而莱埃娜则是一心想要通过学习进入上流社交圈。莱埃娜可以从莉拉的身上获得一种力量,聪明,勇敢,无畏无惧。莉拉则是羡慕,也嫉妒莱埃娜可以继续学业改变命运。莱埃娜羡慕,也嫉妒莉拉天生的聪慧,以及她的无畏,还有她对爱情的把握。莉拉恋爱,莱埃娜就接受爱她的安东尼奥,尽管她并不爱安东尼奥;莉拉结婚,莱埃娜就接受了她爱的男人的爸爸的抚摸;莉拉和尼诺在一起了,莱埃娜就让她爱的男人的爸爸在沙滩上拥有了她。这种嫉妒给她的影响我真的觉得不值,嫉妒真的是可以让女人疯狂和不理智。
莉拉跟尼诺私奔了二十三天,尼诺不负责任地跑了,莉拉怀了尼诺的孩子,然后回了斯特凡诺的家。斯特凡诺只相信对他有利的事情,他相信孩子是他自己的。在斯特凡诺的小三逼宫之后,莉拉放弃了一切,带着尼诺的孩子走了。又一个从小就默默爱着她的男人——恩佐带着她住进了一个破旧的小屋。莉拉不想过于依赖男人,自己也去工作,香肠厂的辛苦,脏乱的工作,还生病了。莱埃娜还爱着尼诺,但是她马上会和教授的儿子结婚,她还出版了一本书。看起来莉拉很可怜,但是她的坚定,让人震动。
作为一个普通人,莱埃娜对学业的坚持,对摆脱固有环境的执着让我感同身受。莱埃娜的不自信,与莉拉的自信形成鲜明的对比。莱埃娜的信心,都是别人给她的,别人对她的认同和称赞才形成她的自我。而莉拉,她本身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,她在她自己的探索中形成自我。这种探索引向的是一条不归路吗?
“如果”,可以算是一个事后的反省,一个不切实际、永远无法实现的设想。永远也没有如果。每个人都要为自己当下的行为、决定负责,并承担后果,没有后悔药,不能重来。所有人应该也是做了当下最好的选择吧,只是可能有各自的思想局限吧。看完又很唏嘘……如果莉拉的父亲让她继续读书的话,可能她会比莱农今天更加出色。如果她们能够一起学习到大学毕业的话…那该多好…
弱肉强食,这是自古不变的道理。但是,女性生来就没有男人的强壮,所以女性更要保护好自己,更要努力学习,用知识武装自己,为自己的未来争取权利。
我的阅读分享完毕,谢谢大家!
红楼梦读后感1600字
被埋藏了的美女--薛宝钗
春梦随云散,花飞逐水流;寄言众儿女,何必觅闲愁。
贾宝玉、林黛玉、薛宝钗、袭人等是《红楼梦》主线人物,宝、黛二人的杯具贯穿始终。薛宝钗虽不是此感情杯具的当事人,但也有着相当高的地位。
对于《红楼梦》的结局,我有甚多不满,可有人对我说,“既然你不满,林黛玉最终抱憾而亡,贾宝玉出家为僧,那你觉得,什么样的结局是完美的。”的确,我对甚为不满颦儿之死,颦儿素日也是叛逆主角,终日只想一展才华,违反了古时“女儿无才便是德”之说。颦儿在文中的才华是不容置疑的,我实是钦佩,也为她那种叛逆而佩服。可她为何不能叛逆至底?贾母素日疼她,更疼宝玉,他俩二人想要结为连理枝,贾母也未必反对,她竟不去争取,偏自寻苦恼,气死了。可细细思量,她素日多疑,即使嫁于宝玉,也难免会被气死。她又不似凤姐会借酒撒泼,怎生向贾母开得了这口?她的力量是如此微薄,在贾府她毕竟不像宝钗那样得人心。宝玉,最后看破红尘,做了和尚。难道做和尚真是最好的结局吗?若是如此,世人都改为僧。我的想法太极端了。“你死了,我去做和尚。”预示着这一切,好似一切皆前定,无法改变。我不满的是宝、黛二人最终仍是无法逃出命运的束缚。那人又对我说,“宝玉,做和尚已不是为黛玉而做。宝玉不做和尚,还能做什么?去追求功名利禄吗?”是啊,细度之,对于宝玉而言,这不失为最好的结局。他已淡薄名利,对他而言此皆身外物。追逐名利,让历史重演,看着自我的后代再来上演这“红楼梦”吗?他看似
没有摆脱命运的束缚,但命运业已不能束缚住他了,他既不是为颦儿去做和尚,那就是为自我,他也不像世人为了“得道成仙”,而是了无牵挂,看尽红尘。只可惜宝钗为人圆滑,讨人喜欢,她最终最终独守空房,也免令人觉得有些惋惜。
宝钗也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,她以林黛玉之名嫁入贾家,也深知宝、黛二人心意相通,却无力抵抗。薛母再疼她,也无能为力,贾母如此有诚意,自我又怎生婉言拒绝?何况,薛蟠之事,贾家也尽了不少力,宝钗也不想为难母亲。嫁于宝玉后,虽说黛玉已死,宝玉待她也不薄,可宝玉仍是对黛玉念念不忘。最后,她已怀身孕,宝玉仍是舍她而去,出家为僧,留她独守空房。说来,得人心又如何?最终也未得幸福。
我始终觉得宝钗是全剧中真正的强者,她从不再人前为难他人,不与人正面起冲突。她的才华绝不在颦儿之下。我很是最佩服她,她说话从不造次,不该说的话绝不多说,即使是顽话,也是极为留意,甚至是无懈可击。她的才智也是罕有的,她不似凤姐无话不说,说话好似毫不讳忌,泼辣来形容也不足为过,心狠手辣,但她的才智绝差不了凤姐许多。
就拿此二事做分析。她时而劝戒宝玉,宝玉无悔改之意,她也不勉强,一她是姨娘家的,不便多说;二袭人如此劝慰,仍不见起效,多说也无效。就此打住,多说无意。再拿她与宝玉结婚之时,伺机将颦儿的死讯告诉他,也显示了她的才智。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。
在来说说我自我的见解,我自认为对宝钗的为人,性格,想法都不够了解。我只是以一个常人的角度来思考。
宝钗处理世事甚是圆滑,几乎是人见人爱,可难免会有点虚伪感。她对何人都是如此,也不轻易像他人倾吐心声,她就好似将自我藏起一般,在我看来没有人自愿,将自我埋藏,她也许是为了建立地位,或是想得人心才这么做的。在母亲面前,她是贴心,在外人面前,她是懂事,薛姨妈脸上也有光。也许她是招人喜欢,可同时她将真正的薛宝钗埋葬。在整部书中,表面上她也许是最完美的,可我总觉得她出*了自我的心,自我的灵魂,那还有什么完美可言?也许是家境关系是她不得不如此,家有薛蟠这酒囊饭袋,虽有薛蝌,可毕竟不是亲哥哥。她可能想忍得一时,时机成熟后,便可寻回自我,可到时到何处寻回自我?虽然她是强者,我个人认为将自我埋藏并不是件容易的事,这不是一个弱者做的来的,可最后她却不是真正的赢家。
美梦终究一场空。韶华散尽,容颜衰。独坐烛前痴痴叹,才觉泪痕爬满容。过往如云不可及,镜中双鬓已成霜。膝下遗腹已成人,房空冷清如往昔。闲来无事仰望月,无语能诉,唯有泪空流!
常听人讨论,宝钗凄惨还是黛玉凄惨?可纵观全文,细细评之,你便会觉得这个问题已不重要了。
可叹停机德,堪怜咏絮才。
玉黛林中挂,金簪雪里埋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