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参加药物试验,110期,我‘赚’来了6年”|医线见闻_世界今亮点

2023-04-06 15:31:13 来源:扬子晚报

还没上市的药品,却用在患者身上——说起药物临床试验,很多人会想到这是把人当作实验室的“小白鼠”,从而产生恐慌心理,甚至直接拒绝。这样的想法可能让人错失掉一次重要的治疗机会,尤其对癌症晚期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的患者来说,临床试验是很重要的治疗手段,性命攸关。本期的医线观察,扬子晚报/紫牛新闻记者走近药物临床试验,听晚期癌症患者讲述自己因为参与药物试验而“赚”来的人生。

图源 视觉中国


(相关资料图)

癌症晚期走投无路

他们遇到了药物临床试验

罗先生(化姓)于2015年发现自己咳嗽、消瘦,到医院做了详细检查,结果赫然是肺癌晚期。“当时医生跟我妻子和女儿说,我最多只能活6个月,最短也就3个月时间。我们都非常着急,找到了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的夏国豪主任,他说,不对,我还是有救的。”罗先生说,就这样他在省肿瘤医院开始了治疗。“先用了两套方案化疗控制肿瘤3年。”罗先生说,后来肿瘤又长大,绝望之际,夏主任向我推荐一项免疫药物临床试验,当时我还有好几个指标不达标,治疗调整后达标入组要求。”

罗先生不假思索地报出自己参与药物临床试验的数据:110期,一个周期21天,至今已经2000多天,快6年了!“前段时间做的检查结果良好,59项指标58项合格,就是低密度胆固醇高了0.17。”罗先生表示,他现在能吃能睡,每天早午饭后要到附近散散步。晚上吃过饭看一会电视,在小区里面再走20分钟左右,每天走路大概在8000步左右,也不觉得辛苦。“我的老母亲去年去世了,94岁,前几年生病的时候,我想尽孝心,就没有请保姆或护工,一直都是我在照顾。买菜烧饭、拖地洗衣服我样样都行。”罗先生说。

刘先生的情况也类似,2018年6月时感到身体不适,查出小细胞肺癌晚期,全身转移,骨头、淋巴、肾上腺、脑部都发现了转移灶。家里经济条件不是特别好,病情加上经济的压力,当时他特别悲观,家人都很无措,直到参加了化疗+免疫治疗的临床试验。

“当时也就是死马当活马医了。”刘先生说,医生和他说,临床试验的药物已经在国外上市了,但国内还没有上市。国外的高昂的价格,是他想都不敢想的数字,“给我免费用上了,2个疗程以后,我的肿瘤就萎缩了大约80%。”到今年6月份,刘先生用药就要满五年了。现在他生活能自理,还在外面上班,给家里赚一份收入。“赚”来的几年,他分外珍惜。

图源 视觉中国

接受度越来越高

从“试验找人”到“人找试验”

江苏省肿瘤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赵青主任介绍,临床试验是指任何在人体进行药物的系统研究,主要是为了证实和揭示某种试验药物的作用,不良反应以及试验药物的吸收、分布、代谢和排泄,以来确定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。临床试验是新药上市前的一个必经程序。参加药物实验是可以获益的,尤其是肿瘤患者,并不是“小白鼠”。肿瘤患者选择参与临床试验一般都是因为病情晚期治疗效果不理想,在没有其他更好办法的情况下,使用新药可能会获得新的突破,从而延长生存时间。还有一种情况,有些药物在国外已经明确有效并上市了,但是要在我国上市,还需经历整个临床试验的过程。大多数患者没有途径去获得这个药物,通过临床试验,能够提前获得药物的使用。

江苏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夏国豪主任医师告诉记者,临床试验并不是一项新事物,在省肿瘤医院也进行了二十多年。近年来,肿瘤药物飞速发展,靶向治疗、免疫治疗等肿瘤新药的临床试验项目显著增加,省肿瘤医院参加国内和国际多中心新药临床试验也越来越多了,所以患者更有机会接触到国内、国外尚未上市的新药,对肿瘤患者来说意义更大。有很多本来已经走到绝路的患者用上了最前沿的药物,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,也有的患者在延长生命中等来了新的治疗药物和方法,“柳暗花明又一村”。

作为在临床一线的肿瘤科医生,夏国豪主任医师也明显感觉到,患者对药物临床试验的接受度大有提高。“以前推荐患者入组,我们要说很多、解释很多,现在有的患者临床药物用完了,会自己主动来问有没有合适的新药临床试验可以参加。关于临床试验的科普已经不用多讲,解答具体的关于药物、关于项目的具体疑问就行了!”

图源 视觉中国

【临床试药Q&A】

1,参与临床试验安全吗?

赵青:患者参与临床试验会得到全方位的保障。所有的临床试验方案都是经过医学、药学、伦理以及统计学等各方面的专家精心设计的,能够保证试验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;临床试验项目,要获得国家药监部门及伦理部门批准后才能开展;在临床试验过程中,医护人员会全程监测和关注受试者的病情和相关检查指标,把受试者的安全放在首位;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管理部门会对全过程进行监管,保证受试者的安全。

临床试验也是一把双刃剑,除了可能带来一定的疗效,也会存在一些不确定性。它在动物体内是有效的,在人体内却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,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可预估的不良反应。在用药的过程中,医生一旦监测到问题,一定会及时处置,从而保证患者的病情不被耽误。

2,试验中会被分到“对照组”吗?

夏国豪:有可能。药物临床试验设计有多种方式。如果受试者很少,试验就不设对照组。如果发病率高受试者多就可以设对照组,如果被分到“对照组”,虽然不能用上新药,但也能接受到目前临床上标准的治疗,并且是免费的。所以即使被分到了“对照组”,也不会耽误患者治疗,患者仍然可以从试验中获益。

3,怎样找到临床试验的信息?

夏国豪:现在获取信息的途径比较多,在药监局的网站上可以查到一些临床试验,各大医院的微信公众号也会发布本院开展的临床试验项目,在诊疗过程中,如果主治医生觉得有某个项目可能是适合患者的,也会推荐参加。第三方招募公司也会推荐参与临床试验,需要特别提醒的是,临床试验在招募过程中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,这一点还需警惕。

图源 视觉中国

【记者手记】

提升“医商”,让“有时治愈”更多一些

智商、情商、财商、逆商……走近药物试验,让人想说一说“医商”。

所谓“医商”,包括了医疗信息的获取能力、对自己负责的能力,以及对“医学常识”的知晓与尊重的能力。确诊疾病后能不能治好,患者常常想到的是能不能找到好的医生。实际上,看多了临床故事会发现,医生、医术并不是治疗的全部,医疗效果有一部分、甚至大部分的掌控权,其实在患者手上。是讳疾忌医还是“赶紧治”,摆在面前的治疗方案选不选,“治好”后定期复查还是不管不顾,患者是自己的第一责任人。

没有一种药物能确保完全有效,没有一项治疗能确保绝对安全,药物试验也是如此。更何况,在肿瘤医院的“语境”里,医生和患者共同要对付的对手是癌症,强大到可怖。但从药物试验“试验找人”到“人找试验”的变化,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感受到患者“医商”的整体提升。加强科普的力量,让“常识”在更大程度上成为“常识”,才能让“有时治愈”的可能性更多一些。

实习生 骆静

扬子晚报/紫牛新闻记者 杨彦

校对 李海慧

上一篇:

实时:闫瑞祥:黄金短线关注2007得失,如若跌破有望延续修正

下一篇:

实时:闫瑞祥:黄金短线关注2007得失,如若跌破有望延续修正

推荐阅读